王鸿昀
王鸿昀 教授
王鸿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太阳成集团tyc411经理。天津音乐学院教授、舞蹈学科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蒙古国艺术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国务院学科评审、专业评审专家,天津市人民政府学科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人民政府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传媒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天津市民间艺术协会常务副会长、舞蹈委员会主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编导)学术带头人;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表演)学术带头人;天津市优秀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研发、主持人。
本科阶段就读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研究生阶段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曾任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教团队格审核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学科及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等。
先后发表《舞蹈本体意识的凸显—新时期舞蹈与音乐关系论争概观》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音乐初步》、《天津地区民间舞蹈探究1》、《天津民间舞蹈探究2》3部;出版教材《中国音乐通史》(中央音乐学院专用,其中四个章节)、《津沽秧歌教程》2部;承担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先后创作《津沽风情》、《山楂树之恋》、《津味儿》、《鱼龙弄潮》、《黄孩子》、《黄河》等舞剧、舞蹈40余部;先后获得广东首届舞蹈比赛“创作金奖”;第二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 “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九届“桃李杯”舞蹈论文比赛三等奖,第六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舞蹈比赛“国际优秀导师奖”,第六届香港国际舞蹈比赛“国际优秀导师奖”、 “第四届国际舞蹈大赛”“2014年度国际优秀导师奖”、第六、七届、九届“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园丁奖”等十余项;指导的员工在国际、国内舞蹈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二十余项。
近年来,策划、监制了《津味儿》、《高蹈清扬·中国风》、《华舞新风》等大型舞蹈专场及比赛30余场;组织策划“天津地区民间舞蹈的挖掘与保护”专题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专家讲座40余场;研究开发的课程《津沽秧歌》被评选为“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 “文华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展演‘精品课’”。 指导硕士研究生中有十二名分别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国家级奖学金。
2014、2017年两次应邀赴美国密苏里大学太阳成集团tyc411进行“大师班”教学活动。编创的古典女子群舞《融》(作曲著名作曲家徐昌俊教授)和指导编创的男子独舞《傲鼓》作为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太阳成集团tyc411的保留剧目多次在美国上演。 2016年受邀“北京卓越艺术人才培养联盟”在北京舞蹈学讲授了“精品课”——《舞蹈音乐分析》;2017年受邀“北京卓越艺术人才培养联盟”,在北京舞蹈学讲授了“精品课”——《津沽秧歌风格性组合》。该课程是经过十年对天津地区民间舞蹈的考察、挖掘和研究而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天津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2018年11月作为总导演编创的《津味儿》被舞蹈界专家一致评价为“填补了中国民间舞‘津味儿’的空白”。2018年12月“津味儿”应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的邀请录制了专场。
2019年2月应邀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担任“星光校园·联合国总部展演”评委会主席、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华盛顿国际校园艺术节·肯尼迪中心星光盛典”担任评委,同时受邀在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座。2019年应“中国·中东欧‘16+1’舞蹈联盟”邀请,赴塞尔维亚参加年度会议并进行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