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首页

公司作曲教师明乐博士作品《山歌薪传》《异》在多项国际比赛中斩获佳绩

  • 2024.07.16
  • 教师获奖情况


近期内,公司作曲教师明乐博士的两部作品:《山歌薪传》A New Bio of Folk Song——为八声部混声合唱、室内乐、电子音乐及微电影而作(2023);和《异》In Difference——为三弦与小提琴而作(2022),在St. Cecilia国际声乐及器乐比赛、第十二届Odin国际音乐比赛等多个比赛中斩获佳绩。

作品《山歌薪传》A New Bio of Folk Song——为八声部混声合唱、室内乐、电子音乐及微电影而作(2023),获得XII Odin International Music Online Competition (第十二届Odin国际网路音乐比赛)作曲19岁以上组一等奖;St. Cecilia国际声乐与器乐比赛现代音乐组荣誉提名;以及Composers For Beauty 国际音乐作曲大赛 2024 ‘Amor Artium’与德国视觉艺术家Sven Arne Klinger跨界合作共同获得MERIT LAUREATE AWARD (优秀奖)。

2第十二届Odin国际网路音乐比赛 作曲19岁以上组 一等奖

3.

St.Cecilia国际声乐与器乐比赛(现代音乐组)荣誉提名

4

Composers For Beauty国际音乐作曲大赛2024’Amor Artium’优秀奖



作品《异》In Difference——为三弦与小提琴而作(2022)在St. Cecilia,在国际声乐与器乐比赛中,获得传统音乐组(以传统音乐为题材的作品)一等奖。

5

St.Cecilia国际声乐与器乐比赛(传统音乐组)一等奖


比赛介绍

1、St. Cecilia国际声乐和器乐比赛以音乐和音乐家的守护神命名。该比赛致力于通过在线平台发现和培养从最年轻的艺术家到经验更丰富的专业人士的卓越艺术,为比赛获胜者提供急需的推广和经济奖励。赛事以网络的方式提供世界级的比赛,解决多数参赛者面对面旅行产生的经济负担,使申请过程尽可能公平和简单。参赛者有机会进入他们有资格参加的任何类别。类别根据年龄、经验水平、风格和流派进行划分。该比赛为了保证奖项的含金量,每类别不超过一个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得主。


二、第十二届Odin国际网络音乐比赛(XII Odin International Music Online Competition)由奥丁(Odin)国际音乐比赛由欧洲学术艺术家协会(EAAA)主办。欧洲学术艺术家协会(EAAA)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旨在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最初成立于爱尔兰都柏林,主要运营分支机构位于意大利、丹麦、英国、爱沙尼亚和中国。合作伙伴:G.亨利出版社(德国);Gradus 国际音乐节(丹麦);芬兰北欧历史键盘节;钢琴周(国际音乐节及暑期学校,英国);意大利夏卡音乐节钢琴课程;南蒂罗尔夏季音乐周(Vinzentiunum Brixen)(意大利);克里斯蒂娜·马顿-阿格里奇钢琴公开课(德国);Ginevra Petrucci在线辅导计划(美国)等。该赛事以钢琴家Kevin Zhao博士为主席,瑞士作曲家Richard Dubugnon为副主席。委员会成员包括:美国女高音歌唱家Kathy Cammett;瑞士小号演奏家Olivier Anthony Theurillat;意大利长笛演奏家Ginevra Petrucci;英国钢琴家Benjamin Frith;丹麦大提琴演奏家Henrik Brendstrup等。


3、Composers For Beauty 国际音乐作曲大赛 2024 ‘Amor Artium’,本次大赛主题——塞西莉亚和圣卢克:作曲家和画家/雕塑家之间的创意邂逅。2024年第一届“AMOR ARTIUM”国际音乐作曲大赛,邀请作曲家与古典或其他高技能画家、雕塑家合作。参赛作曲家提交作品必须采用以下格式:①艺术视频,最长 60 秒(音乐配乐也为 60 秒),采用高清视频格式(1920x1080 像素大小),包含所选绘画或凋塑的静态或动画图片,最长 60 秒。②参赛作曲家创作的 3 至 7 分钟原创音乐作品的节选。③作品可以是新音乐,也可以是在其他背景或以前的比赛中已经创作、出版或提交的音乐。④音轨必须以尽可能最好的质量制作——无论是由专业音乐家还是通过电子/虚拟方式录制。


作品介绍

一、《山歌薪传》(又名《唱山歌》)——为八声部混声合唱、室内乐、电子乐及微电影而作

作品是作曲家于2023年受《四会民歌活化利用》项目邀请,以客家情歌传统曲调为基础创作的一部“年轻人眼中的”元龙调。在音乐中,融合摇滚音乐节奏、现代音乐音色、西方古典音乐形式(弦乐四重奏等),旨在尊重民歌原貌及民间大师个人表达的基础上,融入作曲家的个人声音。作品原生素材源自客家山歌《明日带你转涯家》(由四会民歌传承人李重明先生根据孩童记忆演唱并被记录)。其他客家情歌,还包括:《有歌唔唱呕烂肚》《三桂岭顶一棵松》《唔够三只歌仔学人唱》《画眉好唱回头转》《山歌无妹唱不成》等。自客家人迁徙四会定居以来,这些名额便在四会客家语系地区流传。2008年,四会市文化部门将此曲命名为“元龙调”。歌曲定调较高,结构为每段四句。既有四会“硬子佬”客家风味,又有浓烈“啰嗬——!”呼山特点,还有朴素、风趣的地方语言混杂其中。


二、《异》——为三弦和小提琴而作

2022年,受著名三弦演奏家、香港中乐团三弦首席赵太生先生邀请,以其即兴弹唱的一首哈萨克民歌《可悲的时代》片段为素材创作而成。当时为参加2022年5月举办的香港法国艺术节演出而作(该演出因疫情原因取消)。在作品中,将一把小提琴和一把三弦这两件来自东西文化的弦乐器做了一个跨文化、空间的艺术对位,将二者的音色、风格和意境的差异,通过音乐语言的不断发展而相互对峙、支撑的矛盾运动关系,最后二者走向和谐、融洽。



明乐博士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715175807

明乐,博士,旅英青年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2006级本科(导师:刘湲教授)、2011级研究生(导师:徐昌俊教授)。中国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作曲)项目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英国约克大学全奖博士;约克海外奖学金获得者;“布鲁诺·马尔代纳国际作曲家比赛”首奖获得者(2023);英国约克大学艺术人文学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博士生代表;《四会民歌活化利用》(2023)项目负责人;英国利弗休姆(2023-24)博士后奖学金、欧洲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2024-25)候选人。

明乐博士的音乐,以中国音乐意境,结合西方音乐手法,传达个人的深刻情感。她把被当代社会忽视的中国本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电子音乐相结合,并通过民族音乐学、沉浸式科技、视觉艺术、中国舞蹈等跨学科方法,在尊重并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其获得约克大学博士学位的研究成果,由一篇八万九千字的论文和十部作品组成。作为第七届布鲁诺·马尔代纳首奖(第二、三等奖空缺)殊荣获得者,近几年的作品不仅被广泛运用于多个国内外项目,还在其他各项国际比赛斩获佳绩,包括:圣塞西莉亚IVIMC国际声乐和器乐比赛传统音乐组一等奖;第十二届Odin国际音乐比赛作曲(公开)组一等奖;圣塞西莉亚IVIMC国际声乐和器乐比赛现代组荣誉奖;2024年Arcadia国际音乐比赛室内乐公开组三等奖(2nd Runner-up);第三届“新音乐一代(2021)”国际作曲家比赛三等奖;2024年Composers for Beauty国际作曲比赛(结合视觉艺术学科)优秀奖等。明乐博士作品已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首演,合作乐团及艺术家包括:法国InterContemporain现代乐团、KLK交响乐团、美国现代室内乐团、香港中乐团、Diotima弦乐四重奏、Ligeti弦乐四重奏、美国M2M二重奏、英国约克Chimera室内乐团、英国著名音乐剧导演马特·瑞安(原版《悲惨世界》助理导演)、法国单簧管大师杰罗姆·孔特、英国小提琴家汉娜·罗珀、土耳其钢琴家Burçe Karaca等。已完成与即将演出的委约:美国现代乐团第五届纽约现代音乐节作品首演、KLK交响乐团第八届Musica Per Archi作曲比赛总决赛(及作品首演)、土耳其钢琴家Burçe Karaca钢琴专辑作品委约、美国M2M二重奏作品委约等。在创作之余,明乐博士的音乐理论成果还有:①《论中国当代作曲家的风格形成》(《音乐与价值观》,Feliks Nowowiejski音乐学院出版社,2023年11月,310-325),该论文受邀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研讨会(2023年11月)演讲。②《歌剧<白蛇传>童声合唱结构功能研究》(《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07-125)。


指导教师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715175825

徐昌俊,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客座教授、 以及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1986 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2000 年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作曲博士)毕业,1995-1996 年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2001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07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经理(2004—2010),天津音乐学院经理(2010— 2021)。现为天津茱莉亚学院经理、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经理、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曾获首届“中国唱片奖”(1986)室内乐三等奖、第六届(1988)全国音乐作品评选第一名、入选《中国人物年鉴:1989》、文化部“第二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0)、美国埃德加斯诺基金会第十九任(2006)访问教授、中美福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2006)等。2011 年在天津音乐学院经理任上和美国茱莉亚学院开展探索合作办学项目,并于2015 年9月28日在纽约举行天津茱莉亚揭牌仪式。主要音乐作品有:柳琴独奏《剑器》、室内乐《寂》、交响合唱《我们的祖国》、混声无伴奏合唱《江雪》、声乐套曲《彩色的版图》、歌曲《黄土情、黄河魂》、扬琴协奏曲《凤点头》、中国管弦乐《妈阁天后的遐想》《龙舞》《融》、琵琶协奏曲《滇之旅》、管弦乐《节日狂想》、交响诗《雪域高原》、交响音画《美丽天津》、管弦乐幻想序曲《夸父传奇》、双协奏曲《岭南印象随想》(二胡与琵琶)、编钟与乐队《编钟徊响》、手风琴独奏曲《两首前奏曲》、中国管弦乐《畅想虎丘》、以及室内乐《海棠春坞》等。作品入选文旅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2018-2019)、“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交响乐作品回顾展演暨第六届中国交响音乐季”(2018),以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全国交响乐作品展演”等重大活动;其代表作品《龙舞》和《凤点头》被收入《新时代中国交响作品原创精粹》中出版,并入选中宣部 2019 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和全球推广出版物。

通讯员 王俊健  内容引自中央音乐学院员工会